新型工业化全面推进。十二五以来,我市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基本形成了以汽车工业为主导,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2015年,全市完成规模工业产值预计将近2000亿元大关,比“十一五”末增长67.5%,年均增长1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预计63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73.55%,年均增长11.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全部从业人员20万人,资产总计1500亿元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2200亿元左右,其中汽车工业产值13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5%以上。2015年1月26日,东风汽车集团与沃尔沃集团共同投资在中国组建的商用车合资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在十堰 <http://www.10yan.com/>正式成立运营,标志着“东风”品牌商用车事业开始踏入国际化的新征程。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10.6∶54.6∶34.8调整为2015年的12.0:47.0:41.0。
旅游业快速发展。2015年末全市旅游接待人次预计突破4000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预计283亿元,直接从业人员25万人,4A级以上景区20家,总数达57家全省第一,星级饭店80家。丹江口市成功创建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房县成功创建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武当·太极湖度假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郧阳区樱桃沟村还被授予“中国最美村镇”、“全国生态文化村”,武当道茶文化旅游山庄、竹溪龙王垭生态文化观光园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郧阳区王家学村等54个村被纳入全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十堰自2012年进入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俱乐部以来,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市”,综合实力稳居全省旅游第一方阵。“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经济达到“国家有名、省里有位、市里支柱”。
现代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大。“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167.96亿元增加到286亿元,增长了70.2%,农林牧渔增加值由96.91亿元增加到159亿元,增长了64%。按照“基地做大、龙头做强、产品做优、品牌做响、链条做长”的思路,我市着力实施特色产业基地“四个百万”和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目前全市茶叶、核桃、中药材、山羊“四百万”特色产业基地达538万亩,山羊出栏116万只,农产品加工园区8家,各县市均有一家以上农产品加工园区。现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4家,“三品一标“品牌达308个。
资本市场取得突破。我市挖掘了华昌达这个优质资源,从各个方面开始重点支持培育,引进券商、会计师、律师,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服务于企业上市,十堰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公司于2011年12月16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实现了我市上市公司的新突破,开创我市本土企业股权融资先河。此外,我市抢抓国家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新三板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积极与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合作,大力推进新三板工作。2015年4月3日,湖北丹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功挂牌,成为我市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
商贸流通新格局正在形成。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61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4.9%。物流和商业迅速发展,林安物流、昌升、华西农商城等过百亿的重大商贸流通项目纷纷落地,并即将营业,十堰万达广场2014年8月9日十堰开工我市成为全省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丹江口市、郧西县纳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十堰汽车汽配电子商务基地成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淘宝-特色中国-十堰馆上线。过20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2家,过15亿元的3家,过5亿元的5家,过1亿元的9家。交易额过百亿的专业市场1个,过10亿的10个,过1亿的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