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 6.9档案日专题 > 精品档案展示 >

精品档案展示
2015-06-08 10:05:18   来源:   评论:0

  十堰是一块古老神奇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十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完整记录和真实再现了十堰历史变迁轨迹、文化传承脉络和社会发展进程。目前,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共保存自明清以来反映十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档案资料 60余万卷(册),是十堰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十堰历史发展变化的缩影。
查看原图
  •      名称:选派萧光烈总查工料谕   年代:清同治八年(1869年)   质地:宣纸   藏址:丹江口市档案馆   说明:清同治皇帝为保证均州(今丹江口市)城堤修理质量,选派萧光烈 “总查工料”的朱批谕书。正文清晰完整,文中的“谕”字和文尾的“切毋违此谕”皆用朱笔醒目圈点,盖有“爱新觉罗载淳”的玉印。谕书记录的内容,为研究古均州城的城建和当时的民生状况提供了重要史料。   清同治皇帝在位期间,均州城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同治六年(1867年)秋天,汉江特大洪水造成城墙多处裂缝,城堤歪斜,民众生命财产危在旦夕。清政府遂动用“厘金”赈灾,地方官员也向民众摊派修堤款,致使民心动荡。为此,同治皇帝谕书诏令地方官员,委用人选总查工料。
  •      名称:大总统策令   年代:民国四年(1915年)   质地:纸质   藏址:十堰市档案馆   说明:此策令为中华民国徐世昌大总统四年四月五日(1915年)对房县人计万全考核及任命令。长330mm,宽465mm,绿底金粉。
  •   名称:襄花长途汽车股份公司章程   年代:民国十三年(1924年)   质地:宣纸   藏址:竹溪县档案馆   说明:民国十二年二月拟订的襄花长途汽车股份公司章程,共分六章二十七条。该章程对公司组成、运作股本、运营线路及组织管理等作了具体规定,另附当时郧襄镇守使、湖北省督军和省长的核准备案文及指令等,反映了该公司官商联办的背景。对研究湖北省民国时期汽车运输股份企业经营制度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襄花长途汽车股份公司是由襄樊绅商杨绍桢等于民国十三年二月筹办的股份制公司,以民运为主,兼营军资,资本总额为40万银元,经营路线由老河口至花园共计710华里,军用路运输部分则由当时的郧襄镇守使兼任总办。   
  •   名称: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任用书   年代:民国三十年(1941年)   质地:纸质   藏址:房县档案馆   说明:“三青团” ,系中国国民党下属的青年组织,团长蒋中正,此为一份任用房县人刘鸿烈为“本团第五战区支团房县分团部筹备处干事”的任用书。
  •   名称:国民党竹溪县执行委员会任用书   年代:民国三十年(1941年)   质地:纸质   藏址:竹溪县档案馆   说明:国民党竹溪县委员会(县党部)任免公务人员的文书。毛边纸质,从右到左竖行毛笔手写,无标点。从右到左分别是公文名称(含文件字号和日期),任免内容和县党部书记长签名。文件名称下方加盖有县党部印章。查民国时期国民党竹溪县党部的任免文书上均采用上述格式,唯纸张材质及规格随意性很强,无一定之规。
  •   名称:三青团湖北支团干事会派令   年代:民国三十年(1941年)   质地:纸质   藏址:竹溪县档案馆   说明:三青团湖北支团任免公务人员的文书。毛边纸质,从右到左竖行毛笔手写,无标点。从右到左分别是公文名称(含文件字号和日期)、任免对象、任免内容和干事长签名。文件名称下方加盖有三青团湖北支团干事会印章,文件格式与国民党党部任免文件基本相同。
  •   名称:领条(含古代商用数字)   年代: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质地:纸质   藏址:丹江口市档案馆   说明:这件含有中国商用数字的档案是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均县城关镇中心学校从县政府发给学校物资的领条。其商用数字在官方文书档案中并不多见,对于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开发性研究、保护和利用以及对正在消失的中国商用数字的研究、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证价值。
  •   名称:国民大会选票   年代: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质地:纸质   藏址:竹溪县档案馆   说明:国民大会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名义上代表全国国民行使政权的机关。先后于1946、1948年召开。1946年大会任务为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又称“制宪国大”;1948年大会任务为施行宪法,选举总统,实行总统制,又称“行宪国大”。国民代表选举实行小选举区制,每县或同等区域选举代表一名,选票由县选举委员统一印制,由正反两面组成,正面正中印有“国民大会湖北省竹溪县代表选举票”字样的题名,并加盖有选举委员印章,背面填写被选人姓名。规格:25.5cm×17.5cm
  •   名称:罗根云文稿   年代:1927年   质地:纸质   藏址:房县档案馆   说明:本组档案为罗根云在世时期,房县民间流传的罗根云的名联、碑文、诗、词、文稿等。在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当时,这些民间流传的东西能被收集起来并且成为一本文稿,实属不易。该文稿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人民的风俗习惯,从一定的高度对当时的文化生活做出了真实的记录和诠释。
  •   名称:什么是红军   年代:1934年   质地:毛边纸   藏址:郧西县档案馆   说明:1934年月12月10日,红25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名义印发的传单。传单言简意赅地宣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性质、主张、组成、任务和有关政策,反映了红25军在长征途中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历程,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   该传单为当时住郧西县湖北口虎头岩村的农民李玉才参加红军时得到的,后由李玉才及家人放在家谱中珍藏下来。1981年被郧西县档案馆收藏。
  •   名称:红军饭票   年代:1934年   质地:纸质   藏地:张湾区档案馆   说明:该饭票纸质泛黄,木刻碳印,较简陋、粗糙,保存完好,字迹和印章清晰可见,内容为:“兹有红色战士在群众家吃饭壹餐,特给此票为证(该票准群众转送各级财政部兑铜元拾枚)”落款为闽浙赣省财政部,部长张其德,副部长谢大清。一纸饭票见证了当时红军在艰难处境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纪和苏区老百姓对红军的大力支持。
  •   名称:中原突围   年代:1946年   质地:纸质   藏址:茅箭区档案馆   说明:1946年8月至12月,新四军中原突围部队在东沟村建立均郧房县委和东沟革命根据地,中央军委发给王树声部电报、指令、函件及中原局电报、鄂西北区党委指令,新四军在群众中借粮、借钱、借物的借据、契约,当地群众为新四军加工衣被的收交凭证及新四军将伤员交当地群众寄养的信函等。是研究新四军军史和中原突围极其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鄂西北地区曾是新四军中原部队突围主战场。1946年7月,奉中央军委命令,由王树声、罗厚福率领的中原突围南路部队共2.2万人,进军至十堰均(县)郧(县)房(县)竹(竹山、竹溪县)地区,创建鄂西北根据地,组建鄂西北军区、鄂西北区党委,建立5个地委、专署和军分区,成立6个中心县委和政府。
  •   名称:会道门档案   年代:1935年—1947年   质地:纸张   藏址:竹溪县档案馆   说明:民国年间,川鄂边境地区活跃着很多会道门组织,著名的有震东堂,西乾金蜀   万缘善社、金蜀堂等,它们以传教为手段,从事敛财和有目的的政治活动,而且当时都是经过国民政府认可的合法组织,国民党地方政府还为它们颁发了执据,并登记建档。这些组织在竹溪县内非常活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为这些组织长期从事着颠覆和破坏新生人民政权的活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人民政府宣布为反动会道门予以取缔。但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川鄂边境还有这些组织在活动。这些会道门档案真实地反映它们的组织和活动情况,有较高查考价值。
  •   名称:人民功臣喜报   年代: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质地:纸质   藏址:竹山县档案馆   说明: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该喜报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颁给湖北省竹山县城关区东关村李光辉之父的喜报。李光辉为该师一六四团二营五连班长,西进作战以来,在战斗中一贯英勇顽强,工作艰苦,积极负责,功绩卓著,在本师第四届庆功大会上荣获人民功臣光荣称号。
  •   名称:路证   年代:1951年   质地:纸质   藏址:张湾区档案馆   说明:该路证为郧县花果区大路乡人民政府为本乡第一村村民李金学前往老河口、河南一带经商开具的通行路证。路证为毛笔书写在皮纸上,注明了所带货物、期限,并由乡长、乡主任签名盖章。该证是解放初期基层人民政府为捍卫新生政权、防范敌特分子、支持保护人民群众生产贸易的真实写照。
  •   名称:“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档案   年代:1990年   质地:纸质   藏址:郧县档案馆   说明: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在国内外都受到了高度评价,这具封存完整的南方古猿颅骨化石,距今约一、二百万年,这是首次在亚洲发现南方古猿化石,这个重要发现说明中国也是早期人类发祥地之一,从而改变了国际学术里长期以来所持的关于南方古猿在非洲演化生成并进而演化为早期人类的看法,被专家命名为“郧县人”头骨化石。本组档案详细记载了“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的整个过程。
  •   名称:地契   年代: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   质地:纸质   藏址:张湾区档案馆   说明:该契为郧县王直与王顺永买卖土地的契约,由毛笔书写在皮纸上,记录了卖地的原因,买卖土地的(东西南北)四至、面积及价格,由契人、中人签名。此契对了解清朝民间土地交易情况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名称:官板契纸   年代:清同治十一年(1872)   质地:宣纸   藏址:郧县档案馆   说明:湖北省郧县高尚时卖地官板契约,用同治年间官方统一印制的“官板契纸”签订。同治十一年(1872)高尚时因家庭困难将旱地卖给胡天赐,同年冬月十二日草签,同治十二年(1873年)官府以第陆百捌拾壹号批准契约生效,契约记载有卖地的数量、方位、价格、买卖双方责任、双方当事人及凭中人(证人)签字和在价钱数、边界说明和落款处盖有官府大印等信息。
  •   名称:警察执照   年代:清宣统三年(1911年)   质地:纸质   藏址:郧县档案馆   说明:翰林院编修授予郧县人周致庆成绩最优毕业文凭执照。执照载有发照事由、周致庆学期考试、毕业考试成绩、执照收执人、开办所所长、教员姓名、印章、发照年月日、保人及郧县、郧阳府等3枚官印,执照左右上下边有吉祥图案等信息。
  •   名称:学部执照   年代:清宣统三年(1911年)   质地:宣纸   藏址:房县档案馆   说明:19世纪后半叶归国留英学生的任用办法是直接奖励并授予官职,到20世纪初年,随着归国留学生的增多,学部对非军事类的归国留学生的录用方法也不断进行调整,逐渐形成了以考试为主的录用办法。学部(以及原先的学务处)多次制订考试出洋毕业生章程,调整考试办法。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学部(或学务处)主持的留学毕业生考试共七届,并举办了四届廷试,是选拔归国留学生最主要的途径。在学务处进行留学毕业生考试之初,考试及第者即授予科名和官职,将奖励和任用合二为一;在科举制度废除以后,考试办法改为:学部考试为学成考试,考试合格的留学生由学部颁发统一文凭,分别授予翰林、进士、举人等出身,而不给予官职,学部考试定期举行;经过学部考试合格的学生再通过廷试,即入官考试,授予官职,廷试不定期举行。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得到清廷的录用一般需要经过部试和廷试。此为赵建熙(房县人)留日回国学部颁发的工科进士《学部执照》。
  •   名称:师范传习所凭照   年代: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质地:纸质   藏址:竹山县档案馆   说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竹山西乡红岩堡童生朱云龙参加师范传习所毕业考试,成绩优秀,该凭照为师范传习所发给朱云龙的毕业凭照。
  •   名称:授奖执照   年代:民国二年(1913年)   质地:纸质   藏址:竹山县档案馆   说明: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中华民国副总统、海陆军大元帅兼鄂省都督黎元洪为辛亥首义功臣郭占奎颁发的嘉奖执照。郭占奎系湖北竹山人,24岁,时任第六旅第十一团第一营二连三排排长,在举义恢复鄂州汉口、汉阳血战中,勋劳卓著。
  •   名称:早稻田大学毕业证书   年代:明治三十七年(1915年)   质地:纸质   藏址:十堰市档案馆   说明:计万全,房县人,清末民初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档案中有派遣证、学习科目、留学证书,该证为计万全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毕业证。
  •   名称:民国时期湖北省乡政人员训练所毕业证书   年代: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质地:纸质   藏址:竹溪县档案馆   说明:民国时期,乡保政权无一不为当地乡绅豪强所把持,殷实富户所操纵,贫穷的劳苦大众,却被拒之门外。民国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提高乡政人员自身素质,对乡政人员进行严格训练,湖北省政府于1937年成立乡政人员训练所,由当时湖北省主席何成浚兼所长,各地设立分所,训练对象有:区长、乡(镇)长、联保主任、保长、保丁、户籍干事、警察   、民众自卫队分队长,并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考试制度,参训人员达到规定成绩方可毕业。   乡政人员训练所毕业证书为板纸彩印,左上角和右上角有孙中山先生遗训上方正中是由青天白日旗和国民党党旗交叉构成的“V”型图案,图案正中印有椭圆形的孙中山先生黑白头像,图像正下方的蓝色边框内是证书的内容,文字为从右到左的竖行排版,落款处有乡政人员训练所所长和副所长的姓名和印章,证书同时加盖省乡政人员训练所和分所印章,左下角贴有加盖训练分所印章的毕业人员一寸黑白照片,左边中缝处为证书编号。
  •   名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证书   年代: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质地:纸质   藏址:房县档案馆   说明:刘鸿烈,房县人,民国二十三年在军政部军事交通技术教练所培训,先后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豫鄂皖三省保安团培训学习,历任三青团房县分团筹备处干事、通信员,房县县立中心小学校长、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训育主任等。此为刘鸿烈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习的毕业证,校长蒋中正。
  •   名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奖状   年代: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   质地:纸质   藏址:竹溪县档案馆   说明: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对年度总考核中成绩最优人员颁发的奖励证书。证书以白色铜版纸为底版,文字部分裱有一层黄色的宣纸,宣纸周围是红色边框,边框上方正中是国民党党徽。文字为从右到左的竖行排版,落款处有国民党总裁将中正签字的印刷体、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印章和日期,右下角和右边中缝处为证书编号。
  •   名称:国防部新闻训练班结业证书   年代: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质地:纸质   藏址:竹溪县档案馆   说明:1946年,国民党政府为加强新闻及军事情报工作,曾专门举办新闻工作人员训练班,训练培训班由国防部组织,参谋本部具体负责,培训对象为各县市党部和三青团的骨干人员。结业证书为板纸彩印,上方正中是由青天白日旗和国民党党旗交叉构成的“V”型图案,图案正中印有椭圆形的孙中山先生黑白头像,图像正下方的蓝色边框内是证书的内容,文字为从右到左的竖行排版,底版印有空心的“亲爱”、“精诚”字样,落款处有参谋部长陈诚签字的印刷体、参谋本部印章和结业日期,左下角贴有加盖国防部钢印的结业人员一寸黑白照片,右边中缝处为证书编号。
  •   名称:三民主义青年团临时团员证   年代: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质地:纸质   藏址:房县档案馆   说明:“三青团”,系中国国民党下属的青年组织。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各地爱国青年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建立起许多团体,“三青团”就是其中一个,房县当时很多青年积极参加了三青年团组织,房县档案馆保存有575个三青团团员证。
  •   名称:国民身份证   年代: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质地:纸质   藏址:房县档案馆   说明:民国三十八年发的国民身份证,是一个长11.2cm ,宽7.2cm的纸袋,内装一张有本人基本情况及指纹的登记表,此为房县戢传俊的国民身份证。
  •   名称:房县苏维埃政府土地分配证   年代:1931年   质地:纸质   藏址:房县档案馆   说明:1931年,以贺龙、柳直荀为首的红三军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在房县进行了土地改革,颁发给农民的土地分配证。土地证为手刻红油印刷,题头梯形框内横排的“房县”二字间为红五星内嵌镰刀斧头图案,第二排为“县苏维埃政府土地分配证”等字样,落款日期及右边齐缝处盖有“房县苏维埃政府”印章。
  •   名称: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年代:1952年   质地:质纸   藏址:郧西县档案馆   说明:《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司令部颁发的,其内容是牺牲者姓名、参加革命时间、在某单位任职、何时何地执行何种任务牺牲、加盖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之印章,该书背面详细介绍牺牲军人的情况,有助于我们了解抗美援朝的有关历史。
  •   名称: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年代:1952年   质地:质纸   藏址:郧西县档案馆   说明:《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是1952年10月1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的,编号为民优字第零捌零零式式号,《纪念证》上印了“永垂不朽”字样,天头是“国徽”“国缴”两边是四面国旗,其内容为对烈士纪念、对家属褒奖,落款日期上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名称:土地房产所有证   年代:1953年   质地:纸质   藏址:郧县档案馆   说明:1953年4月,郧县人民政府颁发给孙吉志的土地房产所有证。证内载有发证依据、全家人数、土地房产分计数量及处分权力、土地座落、种类、亩数、四至边界、长宽尺度、附属物、备考等信息,有县长签名、“郧县人民政府” 印章。该证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获得土地、经济翻身、当家作主的第一重要证据。
  •   名称:国务院奖状   年代:1958年   质地:纸质   藏址:郧西县档案馆   说明:这是1958年12月,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的奖状,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郧西县,落款日期前有总理周恩来笔迹。落款为“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奖状天头中部为国徽,国徽两边及地头为金、红两色麦穗边。
  •   名称:收租帐   年代:清光绪、宣统、民国时期   质地:草纸   藏址:郧县档案馆   说明:光绪24年正月—34年腊月、宣统元年正月—3年腊月、民国元年腊月—13年5月期间、郧县大户人家使用的双面竖格制版、苎麻线绳捆绑、封面染色蓝布粘合而成的记录本,作为帐薄在版口处盖有私人印章、“余万昌“字样,用毛笔书写注有年月日、将粮款借给谁、数量、利息结算,已还粮款用勾涂表示,记录着三个朝代整整26年该户借粮放款的详细记录,真实记录着当时社会背景、借还粮款的计算方式等。   该帐薄为郧县青山镇一农民兜售,被时任郧县档案局局长李向东收购,1994年珍藏于馆内。
  •   名称:上关县第四区上津村农会会员名册   年代:1948年   质地:薄毛边纸   藏址:郧西县档案馆   说明:这是1948年原上关县第四区上津村农会会员花名册,花名册共有18页共登记了358名农会会员,主要内容反映了农会员在农会中职务、年龄、成份、出身、家庭经济状况,参加过何党派,在何地任过何职。   这份花名册是唯一一份反映上关县革命历史的档案史料,对研究陕南及鄂西北解放战争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名称:竹山县舆地全图   年代: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质地:纸质   藏址:竹山县档案馆   说明:该图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民国竹山县政府印制,共设有2个区署:宝丰、官渡,其中包括17个乡(宽安、永宁、萃英、得胜、鼓岩、牌楼、便乐、麻家渡、溢水、茅塔、沧浪、兴仁、敦仁、田家、峪口、白河、柳林)。它是我县保管最早的县域地形图。
  •   名称:陕南日报   年代:1949年   质地:纸质   藏址:郧县档案馆   说明:1949年郧县属陕南行政公署第四专署,创办了党报《陕南日报》,分设后有一部分报刊保存在湖北郧县县委,后移交县档案馆。这是郧县解放后最早的党报党刊,对研究郧县发展史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   名称:《山城烈火》   年代:1967年   质地:纸质   藏址:房县档案馆   说明:本报为文革初期“房县革命造反总部”编印的简报。内容有通讯报道,新闻消息,各类演讲稿,会议讲话稿,时事评论,诗歌语录,杂文小品。如实的反映了文革特殊历史时期房县的政治情势和人民的文化生活。
  •   名称:郧县志   年代:清同治年间   质地:宣纸   藏址:郧县档案馆   说明:该志书为郧县档案馆馆藏最早的志书,该志书分天文卷、兴地卷、学校卷、营建卷、职官卷、选举卷、军政卷、人物卷、艺文卷等10卷,对研究郧县历史、编史修志具有借鉴作用。
  •   名称:竹山县志   年代:清同治四年(1865年)   质地:纸质   藏址:竹山县档案馆   说明:该县志修成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三原人周士祯主修,县绅费吉田纂修,县教谕高兆封,县人魏淇、陈杰祥、王正恭、杜永芳、严刚协修。该志体例承袭前(咸丰县志)志,共29卷,其中设27志,舆图冠首,杂记殿尾。全志分正、德、用、利、厚、生共六集刊印。
  •   名称:竹溪县志   年代:清同治六年(1867年)   质地:毛边纸   藏址:竹溪县档案馆   说明:竹溪县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建县,直到清乾隆五十八年才有第一部简略的县志,道光七年重修的县志是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县志,现已遗失无考。清同治版县志始修于同治四年(1865年),成书于同治六年(1867年),先后由原竹溪县知事郑恺和陶寿嵩任总撰,陕西平邑孝廉张筱珊和竹溪县衙从事杨璜溪等从事编修事宜,该志以道光七年的县志为蓝本,全书分十六卷,分显野、舆地、建置、学校、祠祀、田赋、秩官、武功、人物、善行、列女、艺文、风俗、物产、栾记等纲目,较为详细地记述竹溪建县以来的基本情况,是一部较为完备的地方志书。
  •   名称:郧阳志   年代:清同治庚午年(1870年)   质地:毛边纸   藏址:竹溪县档案馆   说明:郧阳府始设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明、清两代均有志书。本套志书版印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郧阳知府吴葆仪和庆裕为主修,安徽举人王严恭纂修,郧县、房县、竹山、竹溪、保康、郧西六县知县佐修,以嘉庆四年王正常所修郧阳郡志为蓝本,包括舆地志、建置志、祠祀南、田赋志、官师志、人物志、选举志、兵防志和禁纪志八个部分,并附有郧阳区划舆图。
  •   名称:湖北下荆南道志   年代:清光绪丙申年(1896年)   质地:毛边纸   藏址:竹溪县档案馆   说明:《湖北下荆南道志》是在襄阳郧阳郡志及安陆府志基础上编修而成,始修于乾隆五年(1740年),本套为光绪丙申年重印本,内容与乾隆版相同,全书分二十八卷全面介绍湖北下荆南道的基本情况,并附有下荆南道所辖安襄郧三府总图及各府县区划全图。
  •   名称:续辑均州志   年代:清光绪十二年(1884年)   质地:纸质   藏址:丹江口市档案馆   说明:《续辑均州志》是继康熙12年(1662年)所编《均州志》的续辑,编写内容分为沿革、舆地、风土、营建、学校、坛庙等16卷,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了清代康熙十三年(1663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均州(现丹江口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   名称:房县志   年代: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质地:纸质   藏址:房县档案馆   说明:本书为汪魁儒乾隆年间编写的记载房县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地理、环境、矿产、气候等方方面面情况的志书,为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由房县财务委员会、教育会翻印本,一套共四册。
  •   名称:黄兴与同盟会成员合影   年代:清末民初   质地:纸质   藏址:房县档案馆   说明:黄兴在武汉奥略楼与革命同志合影。黄兴,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28日黄兴赶到武汉,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率民军在汉阳前线与清军奋战20余日。
  •   名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   年代:中生代白垩纪晚期   质地:化石   藏址:郧县档案馆   说明:青龙山恐龙化石群,位于郧县城西南约10公里处的柳陂镇贺家沟村青龙山一带,分布在三沟五道梁子,长约3000米,宽约50—150米,面积约42平方米,藏蛋量数万枚。属中生代白垩纪晚期的恐龙蛋化石群,距今13000万年至6500万年之间,该化石群分布密,埋藏浅,化石呈窝状分布,多层堆积。蛋径为10—18厘米之间。蛋体,多为圆形,绝大多数蛋壳呈青灰色,分属5个恐龙蛋科。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发现,是继河南西峡发现大型恐龙蛋后,世界上又一重大发现,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