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页
魏世银:数十年如一日用初心和使命书写警营最美故事
时间:2022-10-31来源:阅读量:
分享到:

 111111.jpg

   (通讯员 杜达巍)入警35年,笔耕不辍,他用满腔热情奋笔书写警营故事,在各级媒体发表稿件数千篇;他视百姓为父母,以微弱之力帮助寻找失散亲人,使数十个家庭得以团圆。 

    他叫魏世银,现年58岁,中共党员,一级警长,现任湖北省房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教导员兼房县公安局外宣办主任。 

    他用手中笔记录房县公安的历程和荣光 

    1987年秋,时年23岁的魏世银到了房县公安局,分配在基层派出所工作。从那时起,无论工作多忙多辛苦,他总是在别人休息的时候用笔把工作中有意义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写成稿件投寄给媒体。时间长了,许多人从报纸上看到他的名字时误认为他是专职记者。 

22222.jpg

    为了把稿件写好,把人物写“活”,无论当片警还是从事内勤工作,在县公安局政工、办公室等单位工作,不论环境、条件多么艰苦,他始终坚持随警采访。30多年来,从他笔下“走”出了数十个一、二、三等功集体和个人。 

    1998年7月8日晚,时任房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侦查员的陈士欣在奉命执行侦查任务中,只身抓捕作案分子时被4名歹徒杀害。当晚,魏世银主动请战,随同侦查人员冒雨在野外跟踪守候40多个小时,记录下了案件侦破的全过程。之后,配合省、市媒体记者采访报道英雄事迹。一个多月后,陈士欣被湖北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30多年来,魏世银主动担当作为,亲历记录了房县公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作品成为房县公安数十年发展的珍贵史料而记入史志。撰写的稿件有数千篇被国家和省、市主流媒体刊登,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新闻奖。

    为了让失散亲人家庭团圆他的足迹印在大江南北 

    “闺女,你是父母的心头肉,你失踪31年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牵挂你,今天总算见到你了!”2022年6月8日下午,魏世银带着房县刘某平夫妇同29年前失踪的女儿在河南省汝州市一小区见面后,紧紧相拥在一起,数度哽咽,紧握的手久久不舍松开…… 

33333.jpg

    今年2月20日晚,网名为“晓屈”的粉丝在@平安房县抖音评论区留言,称自己31岁,是河南汝州人,几天前听家人说,她在几个月大时被一个姓代的人送到养父母家,当时送养的人说自己是湖北房县青峰镇人。得知自己是抱养的实情后,她很想寻找自己的生身父母。魏世银看到“晓屈”留言后,同“晓屈”联系并沟通核实了情况。 

    第二天上午,魏世银与刑侦和青峰派出所沟通协调,共同在青峰镇围绕当年送养人代某这一线索,全力寻找蛛丝马迹,终于得知当年的确有一名叫代某的青峰镇籍男子,于上世纪90年代曾抱养过一名女婴送至河南交他人抚养。但当找到代某时,其称女婴是在青峰镇偶遇的一名妇女送给他的,当时抱孩子的妇女说,是因为家里老人突然得重病而无力抚养才决定送人的。寻亲线索就此中断陷入僵局。 

    寻找工作并未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走访过程中,一名年老人回忆说,民警要找的妇女有可能姓李。顺着老人提供的线索很快找到了李某,李某回忆,母亲在世时说当年收养过邻村刘某平的女婴,不久爷爷奶奶相继生病,治病花光了家里不多的积蓄,家里无力负担抚养,如果把孩子再送回去又觉得失言对不起刘家,于是在刘家河村将女婴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并再三交待,一定要帮忙找个好人家收养。之后,为打消刘庆平看望女儿的念头,便谎称孩子夭折了。得知“夭折”的女儿还在人世时,刘某平夫妇的脸上写满了错愕和惊喜。经十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通过DNA检测和比对,发现刘某平夫妇的DNA信息与“晓屈”的DNA信息成功比中。 

444444.jpg

    在魏世银的多个笔记本里,记载着近20年来,帮助17个失踪人员找到亲人团聚的事儿,他们中有年迈的老人,幼小的孩子,也有涉世未深的青年,他帮助素不相识的人寻亲的脚步印在内蒙古、吉林、山东、浙江、河南等多个省市。 (中国警察网 报道)

分享到:

主办:十堰市公安局 承办:武汉虎客影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十堰日报社

秦楚网(10yan.com)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十堰日报传媒集团

编辑部:0719-8114111 0719-8661117(传真) 广告业务:0719—8114000 技术部:0719-8622987

主办:十堰市公安局

承办:武汉虎客影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十堰日报社

秦楚网(10yan.com)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十堰日报传媒集团

编辑部:0719-8114111 0719-8661117(传真)

广告业务:0719—8114000 技术部:0719-8622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