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魏世银)今年39岁的张强是房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先后荣获“全国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成绩突出民警”、“全省刑事科学技术先进个人”、“全省重大刑事案件侦查工作成绩突出个人”、“房县十佳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3次受到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入选第十一批全国公安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
张强所在的房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于2017年在全国公安英模表彰大会上获得“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光荣称号。2015、2017、2019、2021年,房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连续四次被评定为“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是湖北省公安机关唯一连续4次获评的单位。
刻苦钻研,做优做强本职工作
从事法医工作14年,张强共勘查各类案件现场1500余起,其中命案现场62起,尸体检验1000余具,活体检验600余人次,出具各种检验鉴定书700余份。“只要是张强递交的鉴定材料,基本上不需要再修改。”十堰市公安局刑科所这样对他评价。张强出具的法医鉴定为侦破案件和有关部门处理各种重大事件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和证据。
2018年11月26日,209国道房县城关镇桃园村路段发生一起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案件,导致死者家属闹访缠访。张强凭借过硬的现场勘查技能,从现场遗弃的摩托车上发现并提取到微量物证,成功比中犯罪嫌疑人谭某。此案的快速侦破,不仅成功化解了一起信访案件,而且被十堰市刑侦部门评为法医服务业务警种、直接比中犯罪嫌疑人宣告破案的经典案例。
尊重科学,细微之处见非凡
2018年4月25日夜晚,房县城关镇发生一起恶性入室抢劫案件。为尽快破案,张强反复勘验案发现场,在受害人家的楼顶发现了一截绳索。将这一关键物证送检后,比中了一叫“陈某民”的男性。但是由于该比中人员的信息是四年前采集,且录入的信息只有姓名,没有身份证号。张强立即与采集单位联系,只得到了陈某民家住房县回龙乡的简要信息。 通过查阅人口信息,房县回龙乡陈姓家族比较大,陈姓男性有200多人,逐一排查难度非常大。张强通过连续几天摸排,实地采集血样34份,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陈某,使案件得以及时告破,同时攻破抢劫案3起。
服务“打拐”,一心为民显本色
1990年4月下旬的一天,房县城关镇桃园村晏某一岁半的儿子涛涛独自在家附近玩耍时被人拐走。同年8月16日,在房县城关镇开缝纫店的童某夫妇忙着做生意,一岁半的儿子小雪在店外玩耍时失踪,两个破碎的家庭从此陷入寻人困境和悲愤之中。为帮助两家找到被拐多年的儿子,张强在全国打拐库中多次进行比对未果。2017年8月,张强再次将两对父母的DNA输入到全国打拐库中进行比对,令他激动的是竟然在库中比中了两个人。欣喜之余,他立即与比中人所在地的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警方联系,经两地警方进一步工作核实,比中的两名男青年确实中晏、童两家20多年前失踪的儿子。当张强将两名被拐27年的男子接回家时,房县城关镇桃园村和县城环城东路锣鼓喧天,唢呐齐鸣,整个县城沸腾了。母子相认抱头痛哭,亲人们哭成一团,感染了现场无数人为之落泪。《楚天都市报》、《十堰晚报》等多家媒体在头版进行了报道,网民纷纷给房县警方点赞。
2021年,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部署开展“团圆”行动,张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依托“全国打拐DNA系统”,对房县数十年间涉拐儿童信息认真核查,并帮助多个家庭实现团圆梦。当年7月,张强带着DNA亲子鉴定书,远赴重庆市大足区,为周某夫妇找回被拐33年的儿子星星。一个月后,又赴千余公里外的河北省邢台市,为房县红塔镇付家畈村民李某夫妇找回失散34年的女儿。同年11月,驱车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为房县城关镇老城社区张某夫妇找回被拐31年的儿子。当年还为两名来历不明的儿童找到了家。
2022年3月,房县公安局@平安房县政务抖音号收到一名网友的私信,称自己姓屈,今年29岁,是河南省汝州市人,从小被人收养,养父母告诉她是房县青峰镇人,希望能帮她完成寻找亲生父母的心愿。接到屈某的求助后,房县公安局指派张强与屈某联系,赴青峰镇开展调查。由于年代跨度较大,屈某无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线索,走访调查工作几经周折,最终于找到并确认了刘某夫妇。6月8日,在张强的带领导下,刘某夫妇行程500多公里,在河南平顶山市汝州市某小区与失散29年的女儿相见。
“团圆”行动,房县每一个失散家庭团圆的背后都凝结着张强入警为民的初心使命,每一次看到亲人团聚都让他倍感肩上扛起的责任。张强说:“我希望天下无拐,亲人不再有骨肉分离的痛苦。”
(湖北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