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村、一千六百多户、万余头(只)畜禽的防疫任务,他十三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困难再大不退缩,再苦再累咬牙干。靠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他在又脏、又臭、又累的平凡岗位上干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工作业绩,从复员退伍的“门外汉”成长为熟练掌握疑难动物疾病诊断技术的“土专家”。
编制竹溪县第一份《乡镇站动物疫苗管理办法》和动物疫苗进、出库电子管理数据表格,独立设计编辑的动物疫苗电子表格管理系统在全市推广运用,受聘成为十堰市职业教育集团客座讲师,连续多年被评为畜牧系统“先进工作者”。在他的带动下,中峰镇动物防疫工作连续多年获评先进,成为竹溪县动物防疫工作的一面旗帜。
20个春秋,他执着于习家店镇黄牛品改岗位的钻研与探索,从一名普通兽医逐渐成长为经验丰富、冻配技术精湛的品改技术人才,还带出了一批技术骨干,成为各乡镇冻配品改工作的后备军。为了肉牛产业的发展,他无怨无悔,甘当“孺子牛”。
刺鼻的臭味、膻味和血腥味,一站十几个小时的高工作强度,她咬牙坚持,一干就是29年;面对利诱、威胁、恐吓、辱骂、殴打,她委屈过,掉过泪,但从没打过退堂鼓。“只要是从我们手上拉出去的牛羊肉,我们都可以保证它们的安全。”言词平实,却掷地有声,是对自己工作的信心,更是对肉品安全的郑重承诺。
他是区疫控中心主任,但对待外出采血、采病料这样既脏又累,还随时可能遭遇动物袭击、感染人畜共患病等充满危险的事情,他总是战斗在第一线。多年来,与省里组织的比对试验符合率达90%以上,没有出现一例安全责任事故。
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中,深入一线组织协调,开展技术指导;主持制定马头山羊国家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主持指导畜禽品种改良和良繁体系建设,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40多篇,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奖励。他以扎实的工作精神、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赢得全市上下一致赞誉。
起早贪黑,主持完成我市首次动物疫病普查工作;身先士卒,奋战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第一线;勤奋钻研,学术论文、论著和重点科研项目多次获奖;以身作则,带出一支纪律、作风、素质过硬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他在近三十年的基层工作中,无私奉献,锐意进取,为全市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扎根山区、服务农业,甘愿放弃按政策可享有的优厚待遇;临危受命,连夜作战,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进猪圈、钻牛棚,用过硬的本领解决农民实际问题;勤钻研、带头学,个人和单位科技攻关成果显著。25年如一日,立足岗位,兢兢业业,为十堰市畜牧业发展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汗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项项畜牧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运用,为我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察实情、办实事、抓培训、搞宣传,协调解决生产、管理、技术上的困难,他用真情和耐心,切实解决了服务广大养殖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作为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专家组成员,参与多起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的扑灭和控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参与起草国家标准1项、湖北省地方标准2项,取得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六项,先后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十余次,畜牧兽医科技攻关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