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把关 规范运作
郧县力促“雨露计划”健康发展
郧县是红色革命老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20个乡镇(场),347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4.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43万人,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02270人,拥有农村劳动力23.24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3万余人。2009年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5.73亿元,其中劳务收入13.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21元,其中60%以上来自打工收入,劳务经济是该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进入新阶段,全县有187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其中105个已完成规划任务。2005年以来,该县在省、市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把实施“雨露计划”作为扶贫重点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培训基地为载体,强化科学管理,规范运作手段,累计培训2695人,就业转移2695人,安置就业率达100%,带动全县3.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坚持培训质量 精选培训基地
培训基地是实施“雨露计划”的重要载体,精选培训基地是提高“雨露计划”培训标准的关键。郧阳科技学校是座落于该县内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也是湖北省示范性中职学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43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200余人,“双师型”教师100余人,这些教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素质。学校教学设施先进。现有各类教育教学设施总值近亿元。建有机械数控、电子技术、汽车维修、计算机等四大专业实训基地。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办学模式,与许多国内知名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顶岗实习、就业安置协议,在深圳建有学生就业安置办事处,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学生就业安置和劳动维权等工作。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办学业绩多次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表彰,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该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慎重将该校作为全县实施“雨露计划”的培训基地。2006年,十堰市扶贫办、十堰市人事局认定该校为全市“雨露计划”及乡村人才开发培训基地。2008年,经省扶贫办重新评估,以较高分值合格保留。高标准选点为该县顺利实施“雨露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 广泛宣传政策
为确保“雨露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成效地扎实开展,该县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政策。一是健全领导机构。县里成立了由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县扶贫、财政、教育、劳动、科技学校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雨露计划”的组织实施。各乡镇(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督办,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也明确一名得力的干部组织落实“雨露计划”工作,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上下配合,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二是明确工作任务。每年年初全县都要对20个乡镇(场)下达培训转移计划,同时明确培训方式、培训对象、优惠政策、审定程序等相关内容,年度组织考核,做到工作早部署,任务早分配,措施早落实,目标早实现。三是广泛组织动员。为使适龄的贫困劳动力都能享受到国家“雨露计划”这一优惠政策,该县在组织乡镇扶贫专干到所属中学组织动员的同时,从“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抽调教师,组成宣传工作组,深入乡镇,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先后印发宣传资料2万余份,张贴标语300余幅,通过多途径全方位地宣传发动,目前,全县“雨露计划”已经深入到乡镇村组,深入到广大贫困群众,特别是扶贫重点村特困群众中去,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困劳动力不知道培训、不想培训和想培训却找不到门路的问题。由于宣传面广、动员工作做得实,2007年该县一次就向深圳选送勤工俭学学员200余人。
严格操作流程 加强资格监督
“雨露计划”政策性强,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该县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一是严格资格审查。“雨露计划”指标下达后,及时将培训计划下达给培训基地,基地根据当年省定重点贫困村启动实施情况,对照“雨露计划”补助对象条件,摸清培训对象基本情况,进行公示公告,无异议后提交“雨露计划”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初步确定培训对象。受训人员名单经县扶贫办审核后返回学校,在学校重新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及社会的监督。确信无差错后,向湖北雨露网站提交相关台帐信息,将受训人员登录《湖北省雨露计划信息管理系统》。二是严格资金管理。培训基地对“雨露计划”项目实行专帐管理,对资金的下拨、学费的减免实行规范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专户管理,确保将国家下达的培训补助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培训工作各个环节中。三是严格过程监管。县扶贫办、财政局到郧阳科技学校授“第一节课”,向参训学员宣讲“雨露计划”相关扶持政策,让学员进一步了解培训时长、补助标准、收费减免、就业去向,明明白白参训。同时,县扶贫办对参训人员再进行一次现场核查,进一步确定培训生员的真实身份。四是严格检查验收。每期培训结束后,县扶贫办、县财政局组成考核验收组,对参训人员的学习情况、培训基地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就业安置的准备情况、档案资料的整理情况等内容进行检查验收,在此基础上,组织培训学员填写代金券,办理好资金划拨的报帐手续。
规范培训管理 搞好有序转移
培训质量的高低和就业安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雨露计划”实施的效果。该县从规范教学计划、教学质量及考核入手,加强管理,稳步推进“雨露计划”的实施。一是规范教学管理。根据申请的专业,制定数控、电子、汽修、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规定各专业的骨干课程、课程时数、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使各专业的培训标准有明确的指向。实行先周备课检查制,做到教学有计划、教师有教案。实行评教评学制,每学期组织4次评教评学活动,不断优化项目实施的培训管理,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确保教学质量。对于培训学员的每一项专业技能制定考核标准,实行技能教学教考分离制和学员培训技能考核过关制,做到每项技能必须达到人人过关,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学员的就业竞争力。二是狠抓就业管理。抓好就业安置,促进脱贫致富是“雨露计划”实施的最终目标。在就业安置上,他们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先后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昌硕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等许多大型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合办学协议,具有稳定可靠的就业基地。在深圳、上海、武汉、苏州、十堰等地构建了十多个就业基地构建就业网络,形成了南北结合、远近结合的学员就业网络。在学生就业集中地深圳建立了学生就业跟踪服务办事处,安排专职教师为学生服务,精心打造学生就业安置的“放心工程”,推进“雨露计划”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