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荣山:小小扫帚 扫走贫困
2016-10-17   来源:

  贫困户贾荣山,身患残疾,下肢行走不便,单身一人居住在郧西县乡口乡上香口村的一个山沟里。去年底,经该县“包户干部”的介绍,来到“郧西供销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务工,合作社包吃包住每月支付工资1000元,今年就可以实现脱贫。
  在郧西供销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扫帚生产车间见到贾荣山时,他坐在简易的操作架前,双手不停的忙着做扫帚,看见前来向他询问情况的人群,他满脸笑容,只说一句话“住这儿好,不回去了”。这只是郧西县供销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一个缩影。
  郧西县供销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是由郧西县观音镇黄土梁村致富能人胡朝柱牵头组建起来的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09年6月,胡朝柱瞄准当地家家户户生产扫帚,零散销售扫帚效益低的实际,动员组织52名常年加工扫帚的农民,成立了郧西县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围绕“产得出、卖得掉、卖得远、卖好价”的目标,按照“合作社+基地+企业+农户”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合作经营,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经过多年经营,现在已发展社员152名,合作社修建起3000多平方米厂房,成功注册“冬竹”铁扫帚商标,产品实行订单式生产,规模化销售。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合作社流转土地、引进铁扫帚(冬青)种子、培训种植技术。今年,合作社与508户农民签订铁扫帚(冬青)种植协议,基地面积达3450亩。基地辐射到5个乡镇11个村,带动1000多户农民通过种植铁扫帚(冬青)实现增收。
  合作社负责加工扫帚、销售扫帚,加工的产品从单一的扫帚,发展到拖把、刷子等,产品已销往鄂、陕、豫三省十多个县,去年当年销售收入达100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实现脱贫。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合作社注重开发铁扫帚(冬青)药用价值,积极为铁扫帚籽(地肤子)寻找销路,并成功与哈尔滨、重庆等制药厂建立铁扫帚籽(地肤子)供销关系,让铁扫帚价值最大化。
  55岁村民陈广富家里3亩地,种麦子和玉米一年收入1000多元。他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收租金1500元,他在厂里务工扎扫帚,每个月工资2000元。算下来,3亩地由原来的年收入1000元变成现在的年收入25500元。
  村民张永富将4亩地带进合作社成为社员,2015年除务工和土地流转租金收益外,年底还领到3000元红利,他兴奋的说:“流转土地种铁扫帚,路走对了”。
  “一社带来百家福”,去年,150名合作社社员共分享了30多万元红利,企业为100多名老弱残孤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
  贫困户王家学以前在煤矿打工,不幸煤矿塌方造成双腿截肢,家里的顶梁柱一时成了残疾人。合作社为其提供做扫帚的岗位,每个月能挣1800元。
  贫困户章兰英,是个聋哑妇女,家里4口人,婆婆年老多病,丈夫痴呆,孩子6岁在本村上学,全家重担落在章兰英这个聋哑妇女身上。合作社为她提供做扫帚的岗位,她勤劳肯干,双手灵巧,除正常照顾一家老小以外,每月能挣1800元工资。
  小小扫帚,扫除了他们头上“贫困户”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