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16精准扶贫专题 > 四双帮扶 > 正文
十堰市地震局、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科技学校驻金竹园村

发布时间:2016-07-19    来源:秦楚网

      自3月23日市直单位驻丹江口片区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会召开以来,驻金竹园村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树立“看齐”意识,明确工作思路,以“五个一批”和“十个到户到人”为抓手,采取“八抓八促”措施,补齐短板,全力推进精准帮扶工作。
  一抓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促责任落实。金竹园村由十堰市地震局、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气象局、科技学校、丹江口市环保局和武汉东方建筑公司十堰分公司6家单位共同帮扶。为了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好扶贫任务,6家单位成立了以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召集人的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了联合驻村工作组。一是建立了学习制度。工作队确定每周召开一次专题学习会议,重点学习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为顺利完成驻村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政策理论基础。二是明确了纪律规矩。要求驻村工作组干部严格做到“三带头、四不准”,即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做艰苦朴素、勤奋工作的表率。不准在工作日中午饮酒;不准参与赌博活动;不准收受当地群众的土特产;不准在驻点村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所有开支。三是建立了工作台账和工作日志制度。工作组每天记录工作台账和扶贫日记,每两周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回顾总结工作进展及完成情况,研究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安排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二抓干部考核,落实结对帮扶,促精准施策。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工作组对全村235户657人贫困家庭逐一落实了包户干部,确保所有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帮扶责任人,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进一步强化考核,并把扶贫工作成效纳入干部年度考评内容,做到年初“建账”、年中“对账”、年底“查账”,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建立完善贫困家庭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和一户一档工作,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卡到人,为确定扶贫的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抓产业发展,示范引领带动,促农民增收。工作组借助武当道茶品牌优势,将茶叶发展为主导产业,结合村实际情况,积极扶持村集体和农户成立金竹园村天昊茶叶专业合作社,改造、建设茶园600余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茶叶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长短结合,发展其他产业项目,用活产业扶贫政策,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土鸡、土猪、山羊、黄牛、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扩大家庭种养规模。随着村中43户种养大户经济效益的日益显著增加,其他农民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截止4月底,全村已养牛60头、猪45头、鸡10594只、羊254只、香菇20000袋,发展养鱼6亩,大棚蔬菜8亩,苗木21.5亩,农家乐1户。
  四抓扶贫搬迁,改善居住环境,促农居安全。围绕“绿、净、齐、富、厚、和”的要求,按照“公共设施齐全,居住舒适安全、环境整齐干净”的原则,地震局筹措资金10万元对五保户周转房升级配套,绿化、美化庭院,进一步提升孤寡老人居住环境。按照自愿原则,工作组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合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加大易地搬迁宣传力度,强化措施,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目前全村已经完成危旧土坯房改造42户,易地扶贫搬迁66户,新建周转房14户,切实改善了特困群众的居住条件。
  五抓规范评价,做实保障兜底,促政策落地。工作组按照强化责任、促进公平、增强刚性、易于操作的原则,不断加强救助、低保规范化制度建设,紧扣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内容以及家庭收入核算方法等关键环节,坚决杜绝“人情保”、“关系保”、“骗保”、“搭车保”等现象,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让他们都能实现“两不愁、四保障”。同时工作组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基础性作用,并动员干部职工广泛开展支持和扶助活动,捐款捐物4万余元,慰问帮扶对象、特困户、老党员和留守儿童,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六抓技术培训,提升发展能力,促创业就业。为进一步提升农民致富能力,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市科技学校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实用技术服务。通过开办创业培训班,免费发放科技资料,成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技术服务小分队,据村民农业生产对实用技术所需随时送教送技入村入户,工作组帮助解决了农户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转变了部分贫苦户坐等靠观念,开阔了村民眼界,厘清了村民创业发展思路,提高了村民的职业技能,拓宽了村民的致富渠道,从而整体增强了贫困群众创业就业能力。
  七抓环境整治,建设美丽村庄,促和谐文明。狠抓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组着力完善功能设施。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村新建水井四座,修桥三座,修建断头路4公里,有效解决金竹园村400余人的饮水难、行路难的问题。村容村貌建设方面,工作组整修清理河渠1700m,清除垃圾10余吨,拆除简易厕所、猪圈20个,建“三结合”沼气池20个,栽种桂花树、水杉树20000余棵,动员农户在房前屋后路边种植小杂果树1600余棵,发动干部群众清理环境卫生,建立完善村级卫生保洁队伍,使得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改善,一个绿化美化净化的村庄展现出来,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精神气,也提升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八抓基层党建,建强村级组织,促能力提升。为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领导精准扶贫的龙头作用,切实加强和规范村级组织建设,工作组结合“三会一课”活动常态化要求,通过“主题学习日”稳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明确了分工,责任到个人、落实到环节。同时,为完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工作组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法,进一步优化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村级党组织战斗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