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16精准扶贫专题 > 扶贫样本 > 正文
扶贫要从百姓最关心的小事做起
——十堰市科技局驻村帮扶工作纪略

发布时间:2016-07-27    来源:秦楚网

\
中国农科院专家讲解高位嫁接专利技术
\
核桃种植专家到园岭山村讲解核桃种植技术
\
香菇产业
  记者 祝梦
  “太朝阳的地方不适宜种植猕猴桃”,“核桃树要压枝”,“做香菇菌棒要用硬杂木”。时下,在郧阳区园岭山村,经常活跃着一个个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他们受市科技局委托进村入户给村民开展科技培训,教村民种植、养殖技术,帮助村民解决生产难题。
  园岭山村是市科技局对口扶贫村。全村328户人家有187户都是贫困户,村里山多地少,人均可用面积不足1.5亩,也没有支柱性的产业。市科技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到村后,冒着严寒,顶着烈日,跑遍了全村沟沟坎坎,用一年多的坚持带来了全村的巨变。如今,村里直通十堰的断头路修通了,村民的新房盖起来了,核桃、猕猴桃、樱桃、香菇等种植产业发展起来了,牛、羊、猪、鸡等养殖产业跟上来了,村民们生活有了新希望,农家院落里四处回荡着欢声笑语……
  扶贫要善用“策”
  “用好用足国家和市里扶贫政策,实现全村脱贫就没有大问题”,市科技局原驻村书记杨勤(现因病退出)介绍,在驻村帮扶过程中,工作队首要的一份工作就是宣传好扶贫政策,落实好扶贫政策,巧用政策为村民谋福利,解难题。
  市科技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入村后,挨家挨户宣传政策,了解民情,整理由市科技局全局干部帮扶的80户贫困户的档案,认真记录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子女上学情况和大病就医情况等,并积极利用扶贫政策帮助村民解决困难。
  29岁的村民王英就是个切实享受到政策福利的人。王英母亲早逝,父亲患病,自己又患上了尿毒症,每个月要透析十几次,家里天天为医疗费用发愁。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充分利用精准扶贫大病救助政策和医院的扶贫优惠政策,不仅帮王英争取到了大病补贴,还成功减免了一部分医疗费用。王英的事情解决后,工作队又以点盖面,为全村10多个患大病的村民争取到了救助资金。
  村里有些村民想发展产业致富,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工作队便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为养殖户人均争取到3000到5000元的资金补贴,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如今,了解了政策的村民们遇事儿不急不闹了,还个个成了政策的宣传员,见人总要夸一句,“扶贫政策真是为咱老百姓办实事呢”。
  扶贫要巧施“技”
  园岭山村村民一直在尝试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却都难以成功,本质原因就是缺乏核心技术。工作队到村后,充分发挥科技局原本优势,巧打“技术牌”,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一个首席专家、一个技术团队、一块基地、一个带动企业、一套成熟技术、一个科技顾问,帮助村民找到发展的正确之道。
  让村民“走出去”。为了提高园岭山村村民的养殖种植水平,市科技局先后组织村两委到张湾区西沟乡、长坪塘村、停舟山特色果品专业合作社考察,学习他们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把理念和技术带回村。请园岭村的村民到市科技局参加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卢家旺教授的核桃种植专题讲座,下到十堰市果茶研究所核桃果园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现场学习核桃实生大树优良品种嫁接技术。
  把专家“请进来”。市科技局专门请到核桃种植专家李兴胜到园岭山村为村民讲解核桃的种植技术,并且实地操作。请市农科院食用菌专家到村上讲授香菇种植技术,帮助香菇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
  现在,经过专家的技术指导,村上面积80亩、果树苗达7000余棵的水果基地已经建成,香菇基地也已初见规模。
  “咦,你这核桃要压枝哦,不然来年收成不好”,村民们经过反复学习,自己也成了“技术小能手”。